【宿迁水利“四比四看”风采展】系列报道⑩规划计划处:规划引领 强化争取推动现代水网建设走深走实
- 发布日期:
2024-12-10 - 来源:
- 访问量:1
【编者按】砥砺奋进又一年,奋楫笃行启新篇!2024年,市水利局围绕“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定位,深入开展“四比四看”,以“比担当看干事创业精气神、比能力看解决问题实效性、比服务看企业群众获得感、比实绩看促进发展贡献度”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着力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宿迁水利微信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2024年,局规划计划处(南管中心)上下一心,实干担当,紧紧围绕“1+3”工作思路,以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为中心,统筹做好规划前期、对上争取、南水北调等三方面重点工作,编制完成《宿迁市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宿迁市城市防洪规划(2023-2035年)》《宿迁市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等3项规划,争取省以上项目21个、补助20.86亿元,同比增长超40%,先后获市委、市政府2023年度“全面深化改革先进集体”表彰、“重大专项工作”集体嘉奖、“生态文明专项”集体嘉奖等。
深化现代水网建设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立足市情水情,紧抓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契机,坚持运用系统融合理念,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县水网规划全覆盖,加快构建与经济社会、国土空间、生态环境等相协调的现代水网。
一是以“并联式”发展系统推进水网建设,全面发挥综合效能。统筹推动水资源、水安全、水环境、水生态、水文化等“并联式”发展,以水网重大工程、“最后一公里”建设为抓手,开工建设42项水网工程、累计完成投资98.33亿元(占总任务的63.7%),新增调蓄空间超2450万立方米,年度供水能力增加7.6亿立方米。强化水网与航道网融合,新开河道17.29公里、疏浚航道90余公里。强化水网与农田网融合,推进实施6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覆盖农田207.2万亩。
骆马湖创成淮河流域幸福河湖
二是以“强链补链延链”构建丰富的水网模式,打造“两山”理论宿迁水网方案。探索构建“水润宿迁”的水网经济模式,推动加快洪泽湖“醉美湖湾”、幸福骆马湖、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带等核心节点建设,加强水源供给优化配置,服务支撑“中国酒都”“宿有千香”等产业经济,打造朱海牛角淹生态旅游度假区、水利遗址公园等文旅景点,探索以水网建设为引领的水网枢纽经济区、水网通道经济带。
水利遗址公园
三是以“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改革创新,破解制约现代水网建设难题。深化水权交易,推进“1+N”融资模式,以加大公共财政投入为基础,积极拓展专项债券、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N”个融资渠道,累计落实投资16.15亿元,支持15项(类)水网工程建设。启动城市水治理机制、宿连运河水网与航道网融合规划设计等专项研究,推动跨行业、跨区域协同创新。
立足长远 提高站位 发挥规划引领作用
一是聚焦长远发展,主动融入国土空间布局。积极推进《宿迁市水利基础设施空间布局规划(2021-2035年)》在全省率先取得市级批复,推动水利工程布局与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将29条跨县河道管理保护空间、21个水利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为河湖空间管理、维护河湖生命健康提供有力支撑,为水利治理工程项目土地要素提供有力保障,进一步提升市域水安全保障能力。二是聚焦城市安全,推动防洪除涝标准提升。结合流域防洪规划修订契机,立足与流域、区域治理格局相协调,与排水系统相衔接,与宿迁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编制《宿迁市城市防洪规划(2023-2035年)》,通过省水利厅技术审查,获市政府批复。规划到2035年,中心城市防洪标准提升至100年一遇、排涝标准提升至20年一遇,基本建成“功能完备、衔接协调、挡洪达标、排涝通畅”的现代化城市防洪治涝体系,让城市更安全。三是聚焦生态富民,构建黄河故道现代水网。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战略部署,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要求,率先编制完成《宿迁市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高质量发展水利专项规划》,以现代水网构建为重点,联网、补网、强链,推进片区水资源统调、统配、统管,形成15个分级分片排水蓄水活水片区,规划五类121项工程,把黄河生态富民廊道建成“水网融合示范区、三生用水引领区、幸福河湖活力区、数字孪生先行区、黄河文化展示区”,为片区产业建设、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水利支撑和保障。
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
加大对上争取 主动担当作为服务地方发展
系统谋划、梯次推进、精准出击,市域水利工程“政策进盘子、项目快落地、资金多争取”取得新成效。一是重点工程前期推进又有新突破。新争取西民便河、高松河、新五河、黄泥沟等4项中小河流治理工程获批,总投资5.5亿元,项目数量位居全省前列;推动黄河故道中泓治理、路北河、柴沂河、前蔷薇河等4条河道治理工程进入省级计划盘子,匡算投资规模7亿元,持续加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
二是重大项目审批取得新进展。四项流域区域治理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涉及宿迁境内总投资约111亿元。淮干浮山以下段治理工程可研通过国家发展改革委评估,骆马湖新沂河提标工程可研通过水利部水规总院技术审查,淮西洼地治理工程水工程规划同意书通过水利部淮委审查,柴米河治理工程可研进入批复流程。
三是争取省级资金再创新高。争取省级下达7批次水利资金20.86亿元,同比增长超40%,年度省级以上补助资金创历史新高。宿豫区牡丹河治理、宿城区朱海牛角淹生态旅游及水环境修复工程等4个地方自办项目,获省补市县资金3020万元,占全省下达专项资金总盘子的25.2%,入选数量、资金规模均为历年之最、全省之最。推动全社会水利建设落实投资35.1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
精心组织调度 保障一泓清水北送
始终牢记嘱托担使命,坚决扛起一泓清水北送重任,统筹做好境内洪泽湖、骆马湖两座调蓄湖泊,以及中运河、徐洪河两条调水线路水质水量保障,顺利完成2023-2024年度向省外调水14.16亿立方米目标任务,调水水量创历史新高。一是强化责任落实。会同市河长办、市生态环境局及各属地,持续加强对中运河、徐洪河等调水河道沿线全方位巡查,市县两级全年共组织开展40余次现场核查。同时,坚持“区域用水”服从“流域调水”,调水期间加强沿线用水口门管控,做好调水水量保障。二是加强应急处置。主动加强与生态环境、交通等部门联动,在水质监管、污染防治、航道运输等方面做好信息共享,针对水质波动,及时分析研判,确保水质安全。三是做好综合保障。加强南水北调调水工作宣传,营造良好社会舆论氛围。会同财政部门及时足额缴纳南水北调工程水费,保障调水工程平稳运行。
拟稿人:张良
审稿人:李磊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