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位置:首页 > 工作动态

【宿迁水利“四比四看”风采展】系列报道①市区河道管理中心:聚焦“四大发展定位” 矢志“争先创优添彩”

  • 发布日期: 2024-12-03
  • 来源:
  • 访问量:1


【编者按】砥砺奋进又一年,奋楫笃行启新篇!2024年,市水利局围绕“省内作出更大贡献、全国奋力争先进位”目标定位,深入开展“四比四看”,以“比担当看干事创业精气神、比能力看解决问题实效性、比服务看企业群众获得感、比实绩看促进发展贡献度”激发广大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热情,着力提升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持续提供水利支撑和保障。即日起,宿迁水利微信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河道中心认真履行单位职能,紧盯局党组部署的“服务省富民廊道高质量发展区域水资源调配主导单位”、“落实国家再生水试点城市载体建设核心支撑单位”、“市级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示范单位”和“水利干部人才培养的基地”四大发展定位这一目标加压奋进,拿出奋发有为的状态、奋不顾身的担当、奋勇争先的干劲,唱响“育英才 强根基 创精品 树旗帜”的十二字发展目标强音,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党建领航 凝聚发展合力

强化交流学习,吸取泗洪站、皂河闸优秀经验,将业务学习纳入到支部学习的内容中,明确党建业务融促对标方向。与对标单位和指导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开展结对共建活动4次。开办专题讲堂,先后10余次,开展支部书记、单位主任进讲堂活动,并邀请第十五纪检组朱建军副书记讲授党风廉政专题课。加强阵地建设,着力打造“六有”党员活动室,提出“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协同治理理念,精心打造“五水共治·人水和谐”特色支部品牌,形成“党建+业务”新思路、新模式、新做法。



对标对表争先创优活动推进交流会


对标对表 促进内涵提升

聚焦创建,无须扬鞭自奋蹄。河道中心紧紧抓住对标学习机会,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赴南水北调泗洪站、骆运皂河闸两单位学习交流,赴省淮沭河管理处沭新闸管理所交流学习,邀请皂河闸管理所讲解工程精细化创建特色做法,邀请省骆运洋河滩闸管理所、省水文局沭阳水文站等单位专家到单位授课。对标创建,“面子”“里子”一起抓。“面子”方面备调中心由“脏乱差”变成“净绿美”,黄河故道沿线水闸内外环境干净整洁;建设完成职工书吧和教培中心。“里子”方面河道中心管理规章制度得到全面修订完善;所管10座工程一次性通过省精细化二级验收;创成省二级安全生产达标单位,实现全市水管单位安全二级零的突破。携手共进,助力基层发展。由河道中心牵头,组建包含河道中心全体、县区水管单位主要管理人员等为成员的学习班级,编制年度对标对表方案,明确月度学习、观摩目标任务,一起赴省管先进单位交流学习,相互借鉴好的思路、好的做法,推动共同进步,指导宿城区3个单位5座工程通过省精细化二级验收。


到淮沭河管理处交流学习

四大定位 彰显责任担当

坚持创新为导向,积极探索水资源调配“新模式”。一是创新开展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大片区水资源统一论证,一揽子解决宿迁25个乡镇1560平方公里廊道范围内高质量发展水资源供给保障问题,支撑重点水源工程、产业项目落地。二是创新构建“三统两分”区域水资源统调统配机制,制定出台了《宿迁市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区域水资源调度配置运行方案》《宿迁市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水资源跨区域配置费用结算方案》,利用建成的区域水资源统一调度信息化平台,优化建立市级统管、部门联动、分级运行、联合调度的统一调度机制。三是做好常态化调度保障,近两年来,累计开展水资源保障联合调度31轮次,外调水量3.27亿方,为廊道区域用水提供了稳定、可靠的水资源保障,为中心城市“三生”用水供给打下坚实基础。四是推动七堡枢纽、十里长河站、朱海站等一大批重点水源工程规划建设,加大外调水量,加大洪水资源利用,主动连接国家水网,初步构建“多源互补、丰枯调剂、多点保障”的供水新格局。


黄河故道生态富民廊道片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审查会


强化再生水利用,为示范城市建设构筑“硬支撑”。河道管理中心作为南水北调宿迁市尾水导流工程的运管单位,率先建成26处城市再生水供水点,成为我市中心城市再生水推广利用的主力军,成为打造我市中心城市“第二水源的”核心支撑力量。当前,围绕尾水导流工程的安全运行,编制出台了《宿迁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运行方案》《宿迁市南水北调尾水导流工程运行实施细则》,构建了尾水导流工程阶梯水价机制、指标动态调整机制、计划排水核定机制;围绕城市再生水的推广利用,制定了《宿迁市再生水利用管理办法》《宿迁市中心城市再生水利用激励办法》等多项政策和制度文件,建立健全再生水计量、监测、考核、奖惩、价格、财税等配套制度。依托尾水导流管网的26个再生水利用站,已累计输送再生水51600吨,日均输送约500吨,再生水推广利用总体局面逐步打开,再生水利用的“宿迁样板”正在形成。

精益求精寻突破,打造市级运行管理“新示范”。一是以智慧赋能为导向,全覆盖实施精细化管理。全省首家建成水利工程精细化管理、智慧化调度系统,并实际投入运用。二是以安全生产为底线,全链条筑牢安全生产防线。在安全生产标准化二级建设基础,加强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定期开展安全检查。今年九月被局列为《安全生产风险管控'"六项机制"》观摩示范单位,为市级首家观摩示范点。三是以阵地建设为牵引,持续放大标杆示范效应。建成水情文化教育中心、教培中心、党建阵地等,整合阵地资源,推动现代工程管理阵地建设,标杆示范效应凸显。

狠抓培育激活力,打造水利干部人才培养“强基地”。一是借助平台优势,多角度提升思维能力。作为黄河课题组牵头单位,共组织课题活动7次,总结小切口成果21项,下一步谋划推动小切口研究8项。二是加强教学相促,全方位提升水利专业能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12次,安全生产教育培训10次,主任课堂6次。三是强化科技研究,多途径提升科研能力。持续推动省级科技课题1项、市级科技课题1项,积极申报江苏水资源优秀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

拟稿人:赵梦凡

审稿人:胡继成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