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水利民生实事】现代水网建设提速增效 水安全保障能力全面提升
- 发布日期:
2025-01-02 - 来源:
- 访问量:1
编者按:民生无小事,件件连民心。今年以来,宿迁市水利局继续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抓实抓细各项任务,加快市域水网联网补网强链,洪泽湖周边滞洪区近期治理工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西民便河安东河利民河岔流新开河等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农村生态河道建设、洪泽湖退圩还湖工程等项目的实施落地有声,进一步提升了城乡水安全和水环境保障能力,切实提升幸福感,增进民生福祉。
2024年,市水利局抢抓国家首批市级水网先导区建设契机,加速推动市域水网联网、补网、强链构建,促进惠民利民效益发挥。截至当前,水网先导区开工(含完工)建设项目40个,完成投资110.66亿元,治理河道110公里、新开河道17公里,新增调蓄空间超2450万立方米,年度供水能力增加7.6亿立方米,受益农田灌溉面积110万亩。一座座已建、在建和规划的水利工程,让更多江河湖泊相连相通,自然水系与水利设施互调互济的宿迁现代水网正徐徐展开。
系统谋划市县水网建设规划。自2023年入选首批国家市级水网先导区以来,我市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区域发展需求,统筹发展规划、空间规划、区域规划间衔接协调,扎实推动市县级水网建设规划编制。2024年5月,宿豫区在全省率先完成县级水网规划批复;12月,构建完成全市“1+5”水网建设规划体系,筑牢市县乡水网“纲、目、结”工程基础,为我市打造中国式现代化平原水网建设示范提供有力保障。
市级水网联网补网持续增强。中小河流是市域水网的骨干,事关防洪保安、粮食安全。在岔流新开河治理工程现场,一座崭新的袁滩闸横跨在河道中间,对照设计方案,该闸相较老闸进行了移址拆建,不仅有利于改善河道沿线排涝条件,还通过抬高蓄水位,提升上游河道蓄水能力,改善灌溉面积达4万亩。2024年,全市同期开展了安东河、利民河等河道治理,推动西民便河等4条中小河流新增获批实施,同步开展洪泽湖周边滞洪区、宿连航道及水系连通等流域区域治理工程建设,不断加强水网互联互通,提升区域防洪排涝标准。
岔流新开河—袁滩闸
县乡水网“最后一公里”加快完善。灌区现代化改造是水利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也是打通县乡水网“最后一公里”的重要载体。蔡圩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是2024年新增的国债支持项目,通过沟渠疏浚、新建提水泵站等,将水从洪泽湖引入泗洪县西南岗高亢地,缓解当地灌溉困难和水源不足等问题。2024年全市共推进了6个大中型灌区现代化改造项目,总投资11.85亿元,争取国债资金5.62亿元,改善或恢复耕地面积达110万亩,项目建成后将有效助力片区农业增产、农业增收,进一步保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水网先导区示范带动有力。为更好推进现代水网建设宿迁实践,我市在中心城区选取运东、运西230平方公里,集中打造“水脉相连、调控有序、精准调度”的水网示范片,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打通断头河7条,新改扩建闸站30座,示范片内水网密度提升10%以上。同时,将调度作为水网效益发挥的关键,以运西片区为例,积极构建区域内“五纵八横”河网水系和五级蓄水分区体系,2024年通过联调联动26条河道、33座闸站,开展了13轮引调蓄排和水网工程联调试验,引调水量超4000余万方,检验工程联动能力、收集运行基础数据、完善水网调度模型,满足水安全、水资源、水生态等不同目标下的调度需求,着力实现向科学调度的转变。
运东水网重要节点—牡丹江河泵站
下一步,将对照市域水网布局要求,全面提升水安全保障、水资源配置、水生态保护、水工程管理、智慧水利赋能等综合能力,做强“水文章”、做活“水经济”,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