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水共治”建设幸福河湖②丨泗阳:纵深推进河长制 提升全域水生态
- 发布日期:
2025-08-01 - 来源:
- 访问量:1
泗水之畔,运河穿城,洪泽湖碧波荡漾。地处淮河、沂沭泗两大水系分水岭的泗阳县,因水而兴、缘水而美,29.6%的县域面积被河湖水域覆盖,“泗水古都、美酒之都、林海绿都”都与水息息相关。
近年来,泗阳县以河长制为抓手,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全县346名河长坚守“查”“治”“管”三字方针,让碧水清波成为县域发展最鲜明的底色。
系统治水 推动河湖治理新成效
系统施治,让每一条河都焕发新生机。在水环境治理中,泗阳持续推进农村生态河道建设,累计建成89条、总长443.02公里的生态河道,覆盖率从2022年的27.14%跃升至今天的48.33%,15个村居因此跻身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行列,清水绿岸渐成常态。灌区现代化改造、高松河整治等重点工程同步推进,让河湖水质持续提升,为水生态环境“打底色”。
不仅如此,生态修复的画笔正细细描摹河湖肌理。总投资3.82亿元的洪泽湖新庄段、锅底湖等生态修复工程,修复岸线1700米,栽种乔灌木及地被植物17.7万平方米,播撒水生植物3448平方米,为鱼虾留家园、为草木拓空间。此外,泗阳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推进生态安全缓冲区建设,尾水净化湿地不断“扩容”,让污水厂尾水经深度净化后再入河湖,为水质提升加筑“防护网”。
在此基础上,智慧赋能为河湖装上“智慧大脑”。总投资约6222万元的智慧水利平台,构建起1个数据处理核心、11个分控制中心、149个视频监控站点的监测网络,重要河道、水利工程尽收“眼底”,实现水利数据互联互通、业务协同共享,推动泗阳县的河长制工作向数字化、智慧化大步迈进。
齐抓共管 开创河湖管控新局面
生态湿地是水生态的“净化器”。泗阳齐抓共管织密河湖保护网,累计投入15418万元,建成4个生态湿地共798亩,全力打造优良湿地生态精品。如今,漫步湿地,芦苇随风摇曳,水鸟翩跹翔集,这幅生机盎然的图景,已成为“和美乡村”里亮眼的绿色地标。
守护湿地的同时,河湖公共空间的“清障”行动从未停歇。针对乱垦乱种、乱占乱建等侵占生态空间的违法行为,泗阳出重拳整治,累计清除河道管理范围内乱垦乱种1万余亩、乱占乱建8处,让被挤占的河道“喘口气”,还生态空间以公益属性。
持续的管护则为河湖“美容养颜”。426万元投入、7954人次上阵、512台班机械轰鸣,换来861.9公里河道疏浚、209万立方米土方清运、6435吨垃圾水草清除、378余亩违法种植清理。常态化的“大扫除”,让河道始终保持清爽容颜,岸边绿意更浓、水中鱼虾渐多。
久久为功 绘就幸福河湖新画卷
幸福河湖的画卷,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徐徐展开。泗阳将幸福河湖建设纳入年度重点工作,以《泗阳县幸福河湖建设工作方案》为蓝图,按照“属地为主、部门指导、河长办统筹”原则,累计成功创建中运河、古黄河、成子河等30条幸福河湖,其中12条获评省级幸福河湖。
幸福的底色,离不开全民共绘。泗阳围绕“世界水日”“中国水周”“推动水利高质量发展,保障我国水安全”等主题,进行节水常识宣讲,累计发放2000余份节水手册、1000余个节水手提袋、1万余条公益短信,让“节水护水”成为街头巷尾的共识。活动现场,还通过摆放展板、快问快答等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河长制工作,增强公众护河治河参与意识。
幸福河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工程,事关民生福祉,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当水更清、岸更绿、景更美成为常态,泗阳正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为指引,把幸福河湖建设作为治水兴水的核心抓手,努力绘就河清湖秀、水绿相融的陌上泗阳生态新画卷。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