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重点工作 交实干答卷】宿迁水利半年工作总结⑥节水增效 工程提质 农民增收 生态改善 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成效持续显现
- 发布日期:
2025-08-11 - 来源:
- 访问量:1
加强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是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决策部署的重要举措,推动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对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升农业用水效率、促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宿迁市抢抓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全国试点机遇,全力打好完善“四项机制”、创新管护模式的“组合拳”,打造具有宿迁特色的农业水价改革模式。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完成改革面积597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从2016年的0.573提升至2024年的0.609,亩均用水量下降13.4%,改革成效显著。
完善机制 构建农业水价改革“四项支撑”体系
宿迁市坚持系统思维,以“四项机制”为核心,构建农业水价改革全链条管理体系。一是健全水价形成机制。全市7处大型灌区、15处中型灌区全部完成成本监审,动态调整水价至运行维护成本水平。二是优化精准补贴与节水奖励机制。改革以来累计落实专项资金2.07亿元,精准发放补贴和奖励资金,形成激励与约束并重的节水机制。三是创新工程管护机制。组建农民用水合作组织,颁发产权证书,形成“灌区+公司+协会+用水户”多元管护模式。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全国首创“三统两分”水资源调配机制,统一制定水政策、统一配置水资源、统一调度水工程,实行分级管理、分级负担,每年节约水资源2000万立方米。四是强化用水管理机制。全市安装计量设施,干支渠计量设施覆盖率达100%,全面应用“苏灌通”信息系统,实现农业用水数字化管理。
计量设施
创新引领 探索农业节水增效“宿迁路径”
宿迁市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破解农业用水难题,形成四大特色模式。一是水权交易市场化模式。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收益反哺农业。二是示范引领推广模式。推动宿城区列入国家第二批深化农业水价综合改革推进现代化灌区建设试点,创新多元管护模式,组建40个农民用水组织,吸引江苏润民环境集团投资3500万元建设中扬镇万亩示范区。宿豫区全国首创泵站“以电折水”计量技术,422座泵站全部实现精准计量,该模式写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文件推广。三是节水增收共赢模式。通过推广喷灌、滴灌等技术,实现节水减排与增产增收双赢。改革后减少亩均用水量46.5立方米。四是灌溉体系保障模式。“十四五”以来,全市累计投资16.84亿元,实施9个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改造干支渠道237.2公里,恢复改善农田灌溉面积155万亩,推动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逐年提升。特别是2024年,全市6个大中型灌区改造项目列入新增国债项目计划,总投资11.33亿元,提升了灌区的灌溉效率,促进农业生产的可持续发展,为保障粮食安全和全市农田灌溉提供了坚强的水利工程支撑。
聚力攻坚 谱写乡村全面振兴“水利篇章”
宿迁市将农业水价改革与农业农村现代化深度融合,形成“四个结合”推进机制。一是部门协同强合力。建立市县乡三级联动机制,发改、财政、水利、农业农村四部门联合出台多项政策文件。如泗洪县制定《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等配套制度,形成闭环管理体系。二是宣传培训增共识。开展节水培训,提升农民节水意识。沭阳县通过入户宣讲使水费收缴率提升19.27%,群众节水意识显著增强。三是数字赋能提效能。推动改革与数字灌区建设结合,全市通过“苏灌通”系统完成改革面积信息化管理。
宿迁市通过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现了“节水增效、工程提质、农民增收、生态改善”的多赢局面,为全国农业节水工作提供了可复制的“宿迁经验”。未来,宿迁市将继续以改革为动力,到2025年全面完成603.6万亩改革任务,书写水资源高效利用与农业农村现代化协同发展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